陽春三月,一群俏麗的白衣天使踏著春風,穿過漫天飛舞的落櫻,來到杭州怡寧醫院進行參觀與交流。
參觀所見 01
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副主任李還勝博士與心理治療師李宇博士首先接見了參觀團隊,并帶領參觀團隊深入參觀了心理健康服務中心與臨床心理科住院部。在參觀到病房時,隊伍中突然冒出一句“我都想住進來了”,引得眾人忍俊不禁。李宇博士在介紹時說到:“我們秉承“大健康”的概念,遵循“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踐行醫學和心理學相融合的臨床理念,以“六師”服務為特色,力求為住院病人提供質優而全面的一站式專業服務。”“六師”由醫師、護理師、心理治療師、康復師、社工師、營養師組成,在病人入院24小時內會與病人見面會診,由主治醫師帶領建立病史采集與個案管理,確保各治療領域之間無信息差、時間差,保證住院服務的及時性與流暢性。參觀隊伍繼續參觀了個體心理治療室、團體活動室、網絡休閑區、健身活動區、茶藝吧以及VIP病房。
在參觀活動的結尾,來訪護士紛紛積極發言反饋疑問與感受,李還勝博士與李宇博士耐心為其一一作答。
李還勝博士說:“我們一直強調去病化,就像我院工作主旨是強調‘健康’,而不是疾病。”
學習所聞 02
參觀結束后,全體來訪人員出席了學習交流會。會議由余杭區精神衛生辦公室主任王金花主持,會議開始,王金花主任親切地向在座的護士們介紹了我院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主要成員,會場氣氛十分融洽。
在王金花主任的盛情邀請下,劉志宏執行院長隨后就社會心理服務倫理與助人對話相關議題進行了專業而風趣的發言。他從自身從業經歷出發,將人際溝通的理論與技術以及倫理守則娓娓道來,深入淺出地闡明了人際溝通的相關概念、基本理論與主要技術,并強調社會心理服務工作中的走“心”與小“心”,引得眾人或淚或笑,時而忍俊不禁,時而托腮深思。
“這些其實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小細節,”劉志宏院長說,“但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新的環境中,這樣的‘小事’是非常必要的。溝通是技巧,溝通是智慧,溝通是享受!”
劉志宏院長發言深深觸動了在場人員,一位護士感嘆道:“原來溝通里還有大大小小這么多學問!”
會議繼續進行到下一個環節——座談會。
座談交流 03
在交流會環節,精神護理專家顧問姜楊老師將視角轉向職業成長與個人發展,用自己的職業發展為例,向精防護士講述了精神科護士職業環境的好轉與職業的接納度的提升,并向精衛辦領導表示了感謝。“領導們可以對精神科護士培養如此重視,是精神護理的一大幸事,也是這個學科發展的階梯和助力,在這樣的領導之下,我們更加堅定精神護理行業的未來會更好。”
在收到如何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的提問后,姜楊老師分享到:“我們需要有主動性,以患者為師,以臨床實踐為師;從患者身上學習更多的知識,從臨床實踐中不斷地反省,不斷地提煉經驗。”
推心置腹之際,周朝毅院長向來訪護士表示了熱情的歡迎,并真誠邀請與鼓勵各路同行同道多多來院參觀交流。隨后周朝毅院長從管理者與服務者的角度出發,更加詳細地介紹了我院辦院理念與相關情況,表示我院致力于打造以心理健康服務為主線、內科為基礎、臨床心理科為特色的中高端醫療機構,肩負社會責任,勇于擔當,秉承“敬佑生命、謙卑服務”的價值觀,遵循“生物-心理-社會”現代醫學模式,踐行醫學、心理學”雙模式“發展理念,將不斷地自我完善、自我創新,也表達了對于余杭區未來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的期待與祝福。
尾聲 04
在會議的結尾,王金花主任總結了會議內容與主題,對未來工作進行了展望與期待,也對我院準備的課程以及交流內容表示肯定和感謝。王金花主任也對在場的護士提出了新的建議與要求:“我們這一次來,是讓大家開拓思路,希望大家不要止步于傳統的精防工作,在新時代的背景和要求下,更積極更主動的探索新的模式,應用新的方法,充分的發揮精防工作的崗位作用,為更多的人和更多的家庭受益,充分的實現自我價值和崗位價值。”
會議在高揚的氣氛中落下帷幕,白衣天使們“滿載而歸”,對社會心理服務與自己的職業認同又有了更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