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我院心理健康中心對杭州地區的心理學小伙伴發起兼職咨詢師、心理志愿者招募活動,希望更多的心理同仁加入我們的心理健康團隊,成為團隊的一份子。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工作,8月19日-20日“中心”正式舉辦了“謀合作·共發展”為主題的見面會,共有40余位心理學同仁到會。
會議期間,在場的所有人都敞開心扉,講述了自己的職業故事,職業選擇的契機,職業發展的困惑,對職業的期待……彼此都感受到了來自其他同行的理解和陪伴。“中心”這次的活動也同樣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和肯定,讓我們備受鼓舞。
01
會議前,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副主任李還勝帶領大家參觀了心理健康中心和臨床心理科病房,介紹了醫院病房布局“動靜結合”的設計理念,心理學元素和醫學元素相互補充的特點,并帶領大家重點參觀了VIP病房。
李主任介紹說:“VIP病房是我院打造中高端醫院的具體表現,也更好的體現我院“去病化,酒店化,專業化,標準化”的服務理念。
同仁參觀過VIP病房后不約而同的表示“這個地方很棒,想過來住幾天……”這雖然只是一句玩笑,但卻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肯定和贊許。
會議中,李主任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了醫院的發展歷程和服務模式。他說到,我們踐行“醫學-心理學”雙模式的服務理念,在我們醫院心理服務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個腳踏實地去踐行的“工作”,心理治療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崗位,它同醫師、護士、藥師、康復師、營養師的崗位一同編排成“六師”的服務團隊,每一個崗位都有自己遵循的服務準則和服務規范……
我院將在未來的三年內打造以心理健康服務為主線,老年內科為基礎,臨床心理科為特色的中高端醫療機構。心理咨詢師是醫院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正因為如此才促成了我們今天的相遇。
02
我院執行院長兼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劉志宏以“我與心理學”為主題,為大家講述了他的職業生涯故事。他說到:“我希望通過我的故事讓大家了解我,了解我們的團隊,了解我們對心理學的主張,如果大家喜歡,我們就可以一起為心理學做點事,大家不喜歡,我們依然成為朋友,我愿意以最真實的我來面對這個世界……”。
在劉院的故事中,既有早年執業時不被社會理解,被“歧視”,被“侮辱”的工作體驗,又有社會文化的沖突,信念的沖突等執業經歷。劉院在講述來訪者及家屬跪下來表達感激說“劉老師,你救了我三次才成就了今天的我”時,幾次哽咽,近乎落淚。這些經歷讓在場的朋友感受到了前輩們開拓的不易,發展的艱辛。
劉院的故事感染了在場的所有人,大家紛紛敞開心扉講述自己的故事。很多與會的朋友結合自己的現狀講述了職業的困境,領導的不支持,身邊人的不理解等;她們表示,劉院的分享一下“擊中”了我,讓我感覺到自己被理解了,好像為了心理咨詢而受的委屈變得能夠接受,轉化成了一種支撐我的力量……大家的感情在分享中升溫,相互之間的連結感取代了陌生感。
李宇博士作為主持人說道,“……心理咨詢這條道路,不僅以讓我們付諸一切而奮斗的職業,它更像是一種信仰,以堅定和虔誠的態度服務于求助者……”
03
“我們這個團隊沿用了康寧醫院的心理服務模式:團隊成員各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流派,自己的領域,自己的受眾人群,我們在長時間的工作中彼此了解,相互支持;心理服務團隊和精神科醫生及臨床心理醫生的配合十分默契,所以,希望把這個模式和理念帶到杭州來,邀請更多的朋友加入,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多的發展和突破。”
李主任最后和大家介紹團隊建立及崗位職責時說道。
“我們有極大的包容性,更有極好的靈活性,我們希望吸納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耍”,現有崗位和未來崗位都需要大家的加入。“取眾家之長,補現有之短”,只要你有想法,覺得這個平臺適合你的想法,我們都可以去嘗試合作。我們有太多的事情,太多的“玩法”,不要被現有的事情所限制……”